“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9月初,马克思主义学院14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响应国家号召,怀揣育人梦想,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启了一段终生难忘的的支教生活。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院援疆实习支教生们用他们的的聪明才智和艰辛付出,奉献边疆、服务边疆,用青春点燃激情,用实干收获梦想,奋力谱写教育赋能、民族团结的壮丽华章。
深耕课堂,践行教育初心使命
支教生们努力克服当地时差不适、气候干燥、水土不服等困难,不忘初心使命,及时调整生活工作节奏,迅速进入支教工作状态。根据工作安排,我院14名支教师范生分别被安排在英吉沙县第一、二、三、四小学和第一、第三中学开展教学工作,承担道德与法治、政治、英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当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这些纯真的孩子们,看着他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支教生们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援疆支教的使命。他们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用心辅导,将每个知识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并依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爱国教育,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课本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够更好地懂得人生的意义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教学过程中,支教生们积极与当地教师沟通交流,观摩本地教师示范课、公开课教学,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支教生们用爱心和责任铸就民族团结,用知识和智慧浇灌未来希望,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受到了当地师生的认可和喜爱。
文化润疆,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在教学之余,支教生们还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民俗习惯,感受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的深厚情谊。
在英吉沙县第一小学九十周年校庆活动中,我院支教生们认真参与到装饰校园、整理校史资料、组织学生排练等各项活动中,和当地师生一起观看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聆听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校友的青春故事,品尝新疆特色美食,了解传统民族服饰,感受丰富多彩的新疆文化,加深了和当地师生的深情厚谊,新疆人民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让支教生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援疆支教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更加坚定了为新疆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此外,支教生结合专业优势,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劳动实践、项目体验、社团活动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感情传播者、民族团结促进者的神圣使命,促进文化传播和民族交流,坚定文化自信,铸牢学生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温暖相伴,携手成长齐心同行
支教不仅是教学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回顾两个月的支教生活,支教生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更学会了高效沟通和团结合作,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支教过程中,我院支教生们和来自其他学院、不同专业的伙伴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遇到问题一起商讨,或者请教当地教师,大家互帮互助,在沟通合作中克服困难,实现共同进步。援疆支教团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当地领导的关心支持、本校教师的悉心指导、孩子们的夸奖赞美、家长们的信任帮助,这些都给远在他乡的支教生们家的温暖,让支教生们收获了宝贵的经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主动融入教育援疆工作大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青春播撒在祖国基层,浇灌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援疆支教永远在路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援疆实习支教生们将继续恪守“心系祖国,奉献边疆”的信念,用真心真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推动英吉沙县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