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育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论》课程,不断探索劳动教育“非遗+劳动教育”创新模式,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吸引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非遗项目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非常珍贵的教育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期已开设三期“非遗+劳动教育”实践课堂,分别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州面人”传承人李斌老师、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州剪纸”传承人刘爱华老师、周艳丽老师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蓝印花布传承人陈旭升老师为同学们授课。每期实践课堂均有2022级各专业300余名同学参加,三期实践课堂共计1050名同学参加。同学们在实践课堂中,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亲身体验非遗劳动创作过程,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积极挖掘劳动通识课程中的实践源泉,有效利用社区、企业、部队、乡村等校外场域中蕴含的丰富劳动精神培育资源,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9月2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州面人” 传承人李斌老师为同学们授课。
10月22日,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州剪纸”传承人刘爱华老师、周艳丽老师为同学们授课。
11月12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蓝印花布传承人陈旭升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了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及其制作技艺。